元末时期彭莹玉究竟是何人
大家可能一看到这名字,以为这是女生名字,但这名字其实是位男生的名字,而且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彭莹玉是明教五散人之一,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,他的地位更高,被梁羽生认为是天下第一高手。虽然他的名字女性化,不过他做的事情却是特别爷们,一生为了抗击元人而奋斗。
彭莹玉,江西宜春人,他是南派红巾军的领导人。当时,他在家乡时,因为元朝统治者残暴统治,白莲教有了滋生的土壤,很多人都加入了白莲教,彭莹玉也顺势加入了白莲教。因为彭莹玉懂医术,所以他就经常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来的群众治病,并开始以行医为掩护布道,宣扬“弥勒佛下世,改换乾坤”,“世界光明大同”的教义。群众纷纷响应,信徒渐至数千人,彭莹玉被尊称为“彭祖师”。恰逢过新年,百姓们都没有米下锅,彭莹玉就推选出大弟子周子旺带头起义,彭莹玉一举旗造反,就得到5000余名信徒响应,彭莹玉立即在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,建立政教合一的大周国。从此以后,彭莹玉就开始他自己的反元之路,但最后彭莹玉的结局并不好,他在瑞州因为寡不敌众,最终被元军杀害。
彭莹玉的一生,也是那个时代人的缩影。面对蒙古人的压迫,寻常老百姓能怎么办,他们无非就是逆来顺受,可是当生活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时,他们只能选择一条反抗之路,以获得他们想要的生活。
在金庸小说《倚天屠龙记》中彭和尚彭莹玉是明教“五散人”之一;在另一位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的《萍踪侠影》中彭莹玉成了武林第一高手。武侠小说大师为何都中意彭莹玉,真实历史中的彭莹玉又是怎样的形象呐?(彭莹玉像)
在历史上彭莹玉的名头不小,是红巾军南派开山鼻祖。他10岁左右在慈化禅寺(江西宜春袁州)出家为僧。元朝末年,民不聊生,普通百姓饭都吃不上,思想都依托寺庙里的佛祖了。民间开始流行白莲教,彭莹玉加入其中,并且很快成为了白莲教的地区头头,他广收弟子,秘密策划反元起义。
一、推大弟子周子旺为王。1338年的正月,袁州很多老百姓吃饭都成了问题,他让自己的大弟子周子旺看能聚集起多少民众,结果5000多教众响应,于是准备在袁州组织起义。彭莹玉是比较有思想的人,他打算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,信奉未来佛弥勒即将到来,拯救苍生。起义人的后背衣服上都印了“佛”字,据说这样可以刀枪不入。
周子旺被推为周王,以彭莹玉为国师,不过起义很快被镇压,周子旺被杀,彭莹玉逃跑到了淮西。
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女主角之一的周芷若的父亲就是周子旺,也是根据历史杜撰的,周子旺家族被灭。(小说中周子旺的女儿周芷若剧照)
二、传教淮西。跑到淮西的彭莹玉对组织教徒起义的准备是有章可循的,他将教徒中出众的弟子选拔出来,并用“普”字为辈分,重新起名,为以后起义做准备。比较著名的弟子有:况普天、杨普雄、丁普郎、项普略、欧普祥、陈普文、赵普胜、邹普胜等,其中一些人成为将来起义军的领导人物,如赵普胜、邹普胜是徐寿辉手下的四大金刚中的两位。
在《萍踪侠影》中彭和尚的弟子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和张士诚,这应该是作者改编的,不是历史事实。
三、扶助徐寿辉为帝,建立天完政权。1351年韩山童、刘福通领导北方白莲教教众起义,一时间各地呼应。彭莹玉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起义节点,同自己的弟子邹普胜等,拥立了徐寿辉为帝。徐寿辉是早就加入了白莲教,在教众的威信比较高,因此被立为领导者。(徐寿辉剧照)
彭莹玉政教合一国家的构想始终没有变,他想做宗教领导人物,而不是皇帝。起义军都头戴红巾,信奉弥勒佛,有别于其他起义军。
四、彭莹玉之死。彭莹玉还是有两把刷子的,1352年他和自己弟子一起横扫安徽、江西等地的一些州县,将元朝江西行省的省长杀了。徐寿辉这时拜彭莹玉为军师,和弟子沿江东征杭州,7月10日攻占了杭州城。元朝统治者枪打出头鸟,紧紧盯着彭莹玉的部队,想把这支出头鸟干掉。
敢称第一,无人敢称第二的中国巨贪和珅是如何被嘉庆帝诛杀的
因为和珅和嘉庆不是一个政治思想。另外嘉庆做皇帝不久,需要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。和珅多年的宰相,地位位极人臣,在朝廷培植了很大的势力。不杀后患无穷。所以任何皇子做皇帝都会杀和珅 。只会是手段和时间上的差异罢了。
01
乾隆在世,和珅不倒
其实,嘉庆帝早看和珅不爽了,他贪污的那档子事在朝堂之上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。奈何太上皇乾隆甚是宠爱和珅,也不怕坏了他“十全老人”的名号,去哪都带着和珅。
而和珅呢?他倒也知道嘉庆帝看不惯他,但是只要他一直待在乾隆身边,自己也啥事没有。若是乾隆死了,自己就辞官回家,照样过得逍遥自在。本着这种想法,和珅在乾隆禅位给嘉庆之后,过得一如既往的滋润。
嘉庆帝此时是又气又无奈,不过,他也没有办法。虽说这皇位现在是给了他,但是无论是军事还是政事,都要先过一遍乾隆的眼。
乾隆帝在当上太上皇之后,还是牢牢掌控着权力。嘉庆帝也知道,若是自己硬治和珅的罪,搞不好乾隆一生气,把自己给废了。于是,他每日勤勤恳恳,表现自己,但就是不治和珅的罪。
嘉庆四年正月初一,乾隆太上皇逐渐感觉到自己大限已到,身体愈发沉重,竟然一倒不起。正月初三,乾隆帝就撒手人寰。
在此期间,嘉庆帝日夜伺候。太上皇死了,他自然是极其悲伤。但是,这乾隆帝一死,就意味着真正属于他的时代的到来。
从这一天起,嘉庆帝从真正意义上亲政了。四天后,他颁布了一条颇为严厉的诏令,令中主要讲了极力讨贼之事(当时正值四川、陕西教乱)。
不过,这份嘉庆帝亲拟的诏令不同于以往,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嘉庆帝少有的强硬。大臣们知道,嘉庆帝开始清算旧账了。
和珅不光是天下第一巨贪,而且也是色胆包天,竟然将乾隆遣散的宫女偷偷纳为小妾。他仗着乾隆对他的恩宠不把嘉庆帝放在眼里,时不时还在乾隆面前诋毁嘉庆,目的是想让乾隆另立新帝,想不到嘉庆帝隐忍性极强,再加上乾隆观察嘉庆4年有余再无理想人可选!和珅权欲熏心,为所欲为,以至于嘉庆帝非杀他不可:不除和珅,恐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!所以嘉庆帝罗列了和珅二十大罪状,在乾隆帝驾崩后以守灵为由秘密逮捕和珅入狱,最后赐死!
作为比方孝孺还惨的明朝忠臣,景清为何被朱棣凌迟、灭族,连乡人也被杀光
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进入南京后,当时南京600多大臣,仅有20多人在兵部上书茹常带领下投降迎接朱棣,这令朱棣非常恼怒,就开始对建文朝的大臣开始清洗,其中,建文朝方孝孺、铁铉、齐泰、景清等一百二十多人被杀,史称壬午殉难。
在诛杀建文大臣中,朱棣是无所不用其极,动辄族诛,妻女发教坊司,更有甚者方孝孺有“诛十卒”之说,景清的“瓜蔓抄”,不仅祸及妻女,更祸及朋友门生乡亲邻里,甚为惨烈。
建文朝的御史大夫景清,在建文帝初年曾担任北平参议,与朱棣有过交集,朱棣对他的为人、才学大为赏识。等到朱棣进入南京因为有这层关系,虽然景清是建文帝重臣,也既往不咎,仍让他做御史大夫。但景清心怀故主,虚以委蛇。这样过了一段时间,一天早朝,景清穿着绯衣,藏着利刃进殿。之前,钦天监上奏,异星赤色,犯帝座甚急。因此,朱棣本来就怀疑景清,又看到只有他穿绯衣。就命令搜身,果然发现利刃。朱棣斥责景清,景清说,想要为故主报仇,并大骂朱棣。朱棣大怒,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,割去了景清的舌头。景清以血喷了朱棣一身。景清终于彻底激怒朱棣,于是朱棣下令,磔刑处死景清,并诛杀景清全族。至此,朱棣仍未解恨,下令“籍其乡,转相攀染,谓之瓜蔓抄,村里为墟”。
瓜蔓抄的意思就是顺藤摸瓜,大肆株连,不仅景清的全族,甚至他的门生,邻居都被牵连。整个村庄因此成为废墟。除了景清还有大理寺少卿胡闰,胡闰族人217人被杀。当时胡闰家硕辅坊胡家桥附近,“一路无人烟,稍夜人不敢行,雨夜常闻哀号彻晓”。
方孝孺,一介书生百无一用,其实燕王能够造反成功,还真应该感谢这些书呆子,就知道纸上谈兵,一点实际作用都没有,唯一的罪过,无非就是不肯投降。反倒是景清,藏着西瓜刀上朝,想客串一把荆轲刺秦王,放在今天就叫故意杀人预备,足以定罪判刑,影响是恶劣的,后果是严重的,社会危害性是大大的,当然应该从严从快从重处理。
八十年代,朦胧诗风靡一时,你还记得有哪些吗
谢邀
西去列车的窗口不知算不算,当年我是一口气把它看完的,感觉很振奋人心的。这种诗写起来句子可长可短,能让写作者任意发挥,兴盛了很长时间,就是现在还有人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朦胧诗派是中国青年诗人注入诗歌界的新生命,但是生命总有期限,朦胧诗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民间走上诗坛并达到鼎盛。但是1982年之后,逐渐走向衰落。1986年,梁小斌写了《诗人的崩溃》一文,宣告了朦胧诗的最终解体。从1984年起,中国诗歌界进入了“后朦胧派”的发展阶段。
有北岛的《回答》,舒婷的《致橡树》和《呵,母亲》,杜运燮的《秋》,顾城的《在夕光里》、《感觉》、《一代人》和《弧线》,王小妮的《假日 湖畔 随想》,江河的《星星变奏曲》,食指的《相信未来》等。
发表评论